7月18日,由中國土地估價師與土地登記代理人協會主辦、永業行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承辦的“2023年中估協C84-J土地估價師繼續教育培訓班”在漢召開。來自全國多地的自然資源等部門相關領導、專家及行業同仁、廣大估價師以及永業行自然資源資產評估管理相關從業人員共計8萬余人以線上線下形式參會。
中估協副秘書長賈晟東到會并講話;中估協副會長,永業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潘世炳致辭;湖北省土地學會秘書長肖昶、湖北省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范莉、湖北省土地估價與登記代理協會會員會籍部主任俞蓉到會指導;永業行常務副總裁吳學鋒等參加會議;永業行聯席總裁王琴主持會議。

中估協副秘書長賈晟東到會并講話;中估協副會長,永業行黨委書記、董事長潘世炳致辭;湖北省土地學會秘書長肖昶、湖北省房地產業協會副秘書長范莉、湖北省土地估價與登記代理協會會員會籍部主任俞蓉到會指導;永業行常務副總裁吳學鋒等參加會議;永業行聯席總裁王琴主持會議。

中估協副秘書長 賈晟東
賈晟東對永業行連續承辦中估協繼續教育培訓會表示感謝,協會正積極向研究型、服務型行業協會轉變,他分享了協會在政策研究、技術創新方面的重點工作,并號召土地估價機構要不斷開拓創新,在規劃先行、統籌推進低效用地改造的前提下,圍繞優化城鄉空間結構、補齊配套設施短板、人居環境提升、保障高質量發展等開展研究工作。希望土地估價機構不斷開拓進取,及時整理、總結在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或意見、建議,反饋給協會,為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打好基礎。

中估協副會長、永業行黨委書記、董事長 潘世炳
潘世炳表示,今年是永業行舉辦行業發展研討會的第十一年,恰逢永業行成立三十年,他回顧了永業行的發展歷程及取得的成績,分享了永業行在有效盤活存量資產方面的行業經驗及成效,期待通過本次研討會,進一步探索新形勢下自然資源資產盤活模式,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永業行將始終緊跟新時代步伐,為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工作提供全過程咨詢服務,為社會經濟發展賦能增勢。
會議邀請了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國土經濟室主任、研究員黃征學就《新發展格局下要素市場配置》,武漢大學地理科學與國土資源系主任焦利民教授就《城市空間優化和增長邊界》作主題授課。
黃征學從新發展格局的著力點出發,分析城鎮空間格局的演變趨勢,提出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方向。他認為,即使城鎮化率達到60%以后,大城市人口仍會持續增長,城鎮化空間分布趨于集聚,城市的重要性顯著增強;我國城鎮化現已進入快速發展中后期,部分中小城市人口收縮,依賴房地產和空間擴張型的傳統城鎮化模式難以為繼,迫切需要構建可持續的新型城鎮化健康發展機制,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能;提出新發展格局下要素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關鍵在于促進“人、地、錢”要素自主有序流動,要逐步完善規范市場體系,引導勞動力要素有序流動、推進土地及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
焦利民從城市開發邊界的定義出發,圍繞城鎮化與可持續、城鎮化時空格局認知、城鎮化生態環境效應、城鎮化過程演化模擬,提出城鎮化是應對全球可持續發展重大挑戰的關鍵,他認為地理空間的格局、過程、要素關聯與可持續發展密切相關。在解析時空格局和生態環境效應的基礎上,通過對全球城市擴張過程進行模擬,并與中國城市標度律進行對比,探討城市增長路徑與國土空間規劃路徑,呼吁中國未來的空間發展不能照搬發達國家的空間發展模式,需結合中國國情,探索出可持續空間發展的中國路徑。
永業行六名青年專家宋吟櫻、張丹妮、范麗邦、趙麗、李士娜、朱明暢,圍繞新形勢下自然資源資產盤活,聚焦增存并舉背景下自然資源資產管理的要求,結合永業行實踐,圍繞山、水、林、田、湖、草以及碳資源等多種自然資源,從釋放存量空間、優化功能配置等維度,分別以《國有存量資產盤活政策解讀與實踐分享》《盤活存量背景下的新型評估需求》《社會資本參與生態保護修復實踐中的資源資產化利用探索》《城市更新背景下土地利用方式探索》《雙碳資產盤活與實踐路徑》《國土空間規劃背景下自然資源保護利用的路徑思考》等主題進行交流研討。 (永業行土地房地產資產評估有限公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