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訪問中國土地估價師與土地登記代理人協會官方網站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會員服務 > 業界觀點 > > 詳情

自然資源價值構成及其評估方法探討

來源: 日期:2021-09-23 14:43:45
江蘇金寧達房地產評估規劃測繪咨詢有限公司 曹天邦 張增峰
 
        摘 要 文章主要闡述了自然資源價值理論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并以此為基礎,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分析了自然資源價值構成,價值構成表現為內在價值和外部成本,其中內在價值又分為勞動價值和效用價值。自然資源的評估方法多種多樣,各有優缺點,不同的方法其理論基礎各異,應根據具體選擇使用。
        一、引言
        隨著自然資源稀缺和環境問題的日益凸顯,人們才意識到應該重新建立自然資源價值觀,自然資源有限、有價的價值觀被哲學、生態學、經濟學、倫理學等領域科學家所接受并對相關問題展開了討論和研究。認識、研究自然資源價值理論及其評估的方法,將對社會發展、經濟決策、生態建設等產生重要的理論指導意義。
        二、自然資源價值理論
        目前自然資源定價理論主要有兩種:馬克思的價格理論和市場經濟價格理論。前者的核心是勞動價值論;后者的核心是效用價值論。
        1.勞動價值論
        根據勞動價值論,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作為自然界天然形成的產物,當它處于自然狀態時,其本身是沒有價值的。盡管如此,馬克思并沒有否定沒有凝結人類勞動的沒有價值的東西,就不能夠有價格,就不具備商品形式。比如土地是有價格的,不管這種土地是處于自然狀態,還是已經已開墾狀態。根據勞動價值論的主張,自然資源價值即為在其自然再生產能力之上,人類為維護、恢復、增殖自然再生產所付出的必要勞動時間。
        2.效用價值論
        效用價值論的淵源可追溯至 17 世紀,由英國經濟學家N·巴本首次提出。他認為:一切商品的價值都取決于它們的用途;而它們的用途則取決于人們的主觀評價。后來一些經濟學家修正了一般效用價值論,提出了邊際效用價值論。邊際效用價值論則認為商品的價值取決于其邊際效用。邊際效用論者用主觀價值論和供求論來說明市場價格的形成和決定,指出物品市價是供求雙方對物品主觀評價彼此均衡的結果。
        三、自然資源的價值構成
        在當前環境問題日益嚴重的背景下,可持續發展理論應運而生,它要求自然資源,開發利用限定在資源環境可承受的閾值之內,并不影響下一代的利益,即當代與后代具有均等的發展機會;诳沙掷m發展理論,自然資源的價值一般應包括以下方面。
        1.內在價值
        (1)自然資源的勞動價值
        天然存在的自然資源有滿足人們需要的使用價值,但沒有凝結人類勞動,其本身并無價值。而為了經濟生產生活的順利進行,人類必須付出大量勞動對自然資源進行開采加工,比如礦產資源需要經過發現、搜尋、開采(包括為了開采進行的交通、通訊等準備工作)、洗選及配送等環節才能為經濟生活所利用。這種經過加工的非自然狀態的自然資源具有價值,這部分價值由加工所消耗的人類勞動形成。自然資源的勞動價值包括物化勞動的轉移價值和活勞動新創造的價值,它在自然資源價格構成中表現為開發成本和稅收與利潤。
        (2)自然資源的效用價值
         自然資源的效用價值取決于自然資源的有用性。自然資源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有用性即效用是毋容置疑的。人類社會之所以生生不息皆源于自然界的慷慨給予,人類邁出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自然界為其提供必需的能量,無論是在人類進化的初始階段,還是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概莫能外。有用性是自然資源具有價值的前提和必要條件,這種有用性使之成為自然資產,其所有權通常由國家所有,人們要取得自然資源的使用權、收益權和處置權,必須支付相應的資源使用費,自然資源使用成本是其使用者為獲得自然資源使用權而支付給所有者(包括國家或集體)的一定貨幣額,它體現了自然資源所有者與使用者之間的經濟關系和經濟學中“使用者付費”理念 。
        2.外部成本
        經濟外部性也稱外部成本,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自然資源系統是一個有機體,具有一定的承載閾限。但超過閾限,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導致整體結構和功能的紊亂。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往往會對生態環境造成損害,包括三個方面。一是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往往帶來生態破壞。二是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常常伴隨環境污染。三是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會使其數量減少(甚至枯竭)、質量變差,這會損害我們的子孫后代平等地利用資源繁衍發展的權益。正因為在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會產生這三種負外部性,從可持續發展的視覺,我們必須對破壞了的生態系統進行修復,對污染了的環境進行治理,對子孫后代的利益進行保護,為此花費的代價就稱為補償成本,分別是生態補償費、環境補償費和代際補償成本。
        四、自然資源評估方法
        本著定價思想和定價方法相統一的原則,本文概括總結了5種有代表性的自然資源定價的理論模型,并對其進行了比較和分析。
        1.影子價格模型
        影子價格是從資源有限性出發,以資源充分合理分配并有效利用為核心,以經濟效益最大化為目標的一種理論測算價格,是對資源使用價值的定量分析。影子價格具有三方面的特征,第一,其是以線性規劃為計算方法的計算價格;第二,影子價格是一種資源價格;第三,影子價格是以邊際生產力為基礎。
        雖然影子價格反映了資源的稀缺程度,為自然資源的合理配置及有效利用提供了正確的價格信號和計量尺度。但在資源定價中仍有很大局限性,影子價格與生產價格、市場價格差別很大,只能反映自然資源的稀缺程度和資源與總體經濟效益之間的關系。
        2.邊際機會成本模型
        邊際機會成本(簡稱MOC)理論認為:自然資源的消耗使用包括3種成本:邊際生產成本(MPC),是指為了獲得資源而必須投入的直接費用。邊際使用者成本(MUC),是指將來使用此資源的人所放棄的凈效益。邊際外部成本(MEC),是指在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對外部環境所造成的損失。
        即:MOC= MPC+ MUC+ MEC
        MOC表示由社會所承擔的消耗一種自然資源的全部費用。該理論將資源與環境結合起來,彌補了傳統的資源經濟學忽視資源使用所付出的環境代價以及受害人和后代人利益的缺陷;同時,此模型可以作為決策的有效判據用來判別有關資源環境保護政策是否合理。然而,由于同一資源在不同地區上MUC和MEC的計算方法不同,使得最終結果缺乏可比性,難以進行資源價格時空分析和區域對比。
        3.李金昌模型
        原中國環境戰備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金昌先生認為,自然資源價值包括兩部分:一是自然資源本身的價值,即未經人類勞動參與的天然產生的那部分價值;二是基于人類勞動所產生的價值。
       該理論模型提出自然資源你的價值包括天然價值和人工價值兩部分,是對馬克思勞動價值論的重大修正和完善。但是,此理論適用于可再生資源,而礦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是耗竭性的,則不適用。
         4.條件價值法
        條件價值評估法是近年來國外環境經濟學和生態經濟學中應用最廣泛的關于公共物品價值評估的標準方法,尤其在資源環境領域。 該方法主要是通過直接詢問人們對于假想市場中生態系統服務的支付意愿,從而確定此類生態系統服務的經濟價值。其主要評估流程:確定調查對象和范圍—建立假設市場—設計調查問卷—匯總處理調查數據—分析支付意愿。其中,包括三項關鍵技術,一是準確、清楚地描述被評估的生態服務或提供服務的產品;二是合適的出價技術;三是合適地揭示答卷人真實評價的手段。
        隨著理論基礎和評估技術的不斷完善,條件評估法逐漸成為生態系統服務的價值核算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由于條件評估法自身特點造成評估的主觀性較大,評估過程中的采訪者偏好不確定性、問卷調查差異以及分析方法差異,這一方法在實踐應用中還存在較大弊端。
        5.旅行費用法
        旅行費用法是用以評估非市場物品價值最早的方法之一。它是旅行費用(如交通費用、門票和旅游點的花費等)作為景點人場費的替代品,通過這些費用成本,求出環境物品的消費者剩余,以此來測定環境物品的價值。目前主要發展出分區模型、個體模型和隨機效用模型,其中,分區模型實際應用上共分為四步:根據旅行者來源地與生態系統所在地的距離進行劃區、對旅行者的費用和旅行率等社會經濟特征進行調查、通過將旅行費用等社會經濟特征變量對旅行率回歸得到需求曲線、采用積分求值方法計算生態系統服務價值。
        旅行費用法雖然在操作和數據獲取上較簡單,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多目的地的旅行、當地居民與旅行者差異、距離成本的計算、時間價值和統計問題等。
        6.InVEST模型和當量因子法
        生態系統給人類提供的惠益主要包括供給服務、調節服務、文化服務和支持服務。其生態服務(價值)的核算方法體系目前在國內主要分為兩派,一派為以歐陽志云學者為代表的基于InVEST程序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體系,一派為以謝高地學者為代表的基于生態系統服務價值當量因子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體系。
        InVEST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大自然保護協會(TNC)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聯合開發的,旨在通過模擬不同土地覆被情景下生態服務系統物質量和價值量的變化,為決策者權衡人類活動的效益和影響提供科學依據,實現了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價值定量評估的空間化。該模型最大優點是評估結果的可視化表達,但對數據變化十分敏感,數據可獲取性差,生物多樣性保護評估結果不能以經濟價值表示。
        當量因子法是在區分不同種類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基礎上,基于可量化的標準構建不同類型生態系統各種服務功能的價值當量,然后結合生態系統的分布面積進行評估,相對而言該方法直觀易用,數據需求少,在大尺度的價值評估上具有一定的優勢,運用便捷但精確度較差。
        五、總結
        (1)通過對勞動價值論和效用價值論比較分析,認為自然資源是有價格的;(2)基于可持續發展理念,自然資源價值包括內在價值和外部成本;(3)幾種常用的定價理論模型各有鮮明的特點,并與各自的價格理論相呼應;就實際應用而言,它們各有所長,應針對情況選擇使用。
 
 

本網站從行業工作角度出發,所載信息部分來自相關媒體,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請告知,我們將及時處理。

協會地址:北京市海淀區大柳樹路17號富海國際港1506 | 郵編:100081 | 傳真:(010)66562319 | 京ICP備06025283號-1

国产私人订制变态维修工_日韩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里沙_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入口一_国产国产综合久久久久鬼色